顱骨骨髓炎有什么癥狀?如何診斷?【廈門高尚醫學影像】
什么是顱骨骨髓炎?顱骨骨髓炎通常是顱骨損傷的并發癥,其中也包括了術后和外傷后的感染。繼發于鼻竇感染的在額骨,而繼發于耳部感染的骨髓炎多在頂骨或顳骨。新生兒的顱骨骨髓炎是產鉗造成頭皮損傷感染或宮內感染的并發癥。其感染范圍可以限局在一塊顱骨上,亦可超過骨縫侵及多個顱骨。臨床中可表現為紅、腫、熱、痛,也可出現皮下積膿或者形成竇道,主要治療是在抗菌治療的同時行手術切除治療。大部分患者都不是特別了解顱骨骨髓炎,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顱骨骨髓炎有什么癥狀?顱骨骨髓炎如何診斷?
疾病分類
顱骨骨髓炎可分為急性顱骨骨髓炎和慢性顱骨骨髓炎兩大類:
急性顱骨骨髓炎
顱骨骨髓炎急性期可表現頭皮紅、腫、熱、痛等炎癥性反應,可伴有鄰近淋巴結腫大、發熱、寒戰等不良癥狀。如果治療不及時可向外形成骨膜下膿腫,向內形成硬膜外膿腫、腦膜炎等。
慢性顱骨骨髓炎
顱骨感染不能得以控制就會轉變成慢性骨髓炎。
病因
顱骨骨髓炎多因開放性顱腦損傷,尤其是污染嚴重的火器傷或因頭皮缺損、壞死使顱骨長期暴露所造成,偶爾可由血行感染而致。
主要病因
開放性顱腦損傷
開放性顱腦損傷是本病最常見原因,外傷后腦部與外界直接相通,造成顱骨感染。
顱骨長期暴露
如電擊傷、放射治療、頭皮撕脫等,造成顱骨裸露,引發感染。
其他部位繼發感染
中耳炎、鼻竇、眶部感染蔓延至顱骨,或頭部術后感染,均可能引發顱骨骨髓炎。
誘發因素
藥物
外傷病史患者長期使用激素、抗生素等藥物,增加耐藥性,繼發感染。
護理
開放性顱腦損傷的患者置管引流過程中護理不當,繼發感染。
流行病學
顱骨骨髓炎臨床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,目前暫無權威的該疾病發病的相關數據。
好發人群
免疫功能低下者
免疫力低下患者致病菌更易生存、繁殖,導致骨髓炎進一步發展。
男性
男性群體復雜的社會關系導致顱腦外傷的可能性較大。
顱骨骨髓炎有什么癥狀?顱骨骨髓炎應該看什么科室?
顱骨骨髓炎比較常見的癥狀有感染、高熱。
臨床表現
局部有發熱、腫脹、觸痛和發紅的炎癥表現。術后縫合的傷口或外傷引流的創道愈合不良時,應警覺到此處有顱骨骨髓炎的可能。病人可能不發熱。嚴重感染的病人有高熱、衰竭和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增多,這時需要做血培養。
顱骨骨髓炎患者可前往專業正規醫院的外科、神經外科科室進行診斷及治療。
顱骨骨髓炎如何診斷?嚴重程度怎么判斷?
需要做的檢查
實驗室檢查
血常規可能有外周血中白細胞可增高。
顱骨X線平片
一般在顱骨感染后2~3周才能在X線上呈現改變,90%表現為地圖樣骨質破壞,界限較模糊,或為蟲蝕樣骨密度減低。慢性者在骨破壞區周邊可有骨硬化帶,界限較清晰,半數有游離死骨,死骨形態不整、大小不一,病灶可為單一的,也可為多發的或較彌漫的。
顱腦CT掃描
有助于顱內膿腫的診斷,合并硬膜外或硬膜下膿腫時,表現為顱骨內板下方腦外出現菱形低密度區,增強檢查內緣有均一明顯的帶狀強化,同時伴有鄰近腦組織水腫。
膿液培養
可明確具體的致病菌種類,對指導臨床用藥有積極意義。
(圖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