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菌腫有什么癥狀?如何診斷?【廈門高尚醫學影像】
什么是足菌腫?足菌腫(mycetoma)為皮下組織甚至骨骼的慢性化膿性疾病。病因有放線菌屬、多種真菌,2類病原各占一半。前者稱放線菌性足菌腫,后者稱為真菌性足菌腫。好發于足背、手臂、臀部。初為皮下結節,繼而與表皮粘連漸向深部侵入,形成暗紅色膿腫,破潰流出膿液可找到白色、黃色、黑色、紅色的顆粒。大部分患者都不是特別了解足菌腫,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足菌腫有什么癥狀?足菌腫如何診斷?
病因
足菌腫主要的病因是外傷引起的放線菌科細菌或真菌感染,好發于農場主、園藝師,可經外傷直接接種傳播。
主要病因
外傷
足菌腫最常見于足部(占病例的70%以上),特別是習慣赤足行走的人,其次是手部(大約占10%)以及在工作和坐臥時與土壤或腐生物相接觸的身體其他部位。另外一些易受感染的部位包括背部、頸部和枕后。多因接觸土壤、植物等,導致皮膚刺傷而感染病菌,從而引起本病。
流行病學
本病主要發生在南緯15°和北緯30°之間,如墨西哥、委內瑞拉及中南美一些國家,北非、南亞發病率最高,多為干旱的熱帶、亞熱帶地區,而美國、歐洲等地較少見。
傳播途徑
該病致病菌通常存在于土壤和腐生的植物里,由皮膚的外傷直接接種傳播,但未見人與人、動物與人之間的互相傳染。
好發人群
農場主、園藝師
此類人群易收到荊棘刺刺傷以及經常接觸土壤,增加了感染的機會。
足菌腫有什么癥狀?足菌腫應該看什么科室?
足菌腫比較常見的癥狀有皮下結節、皮疹。
病因不同,但臨床表現基本相同。病前有外傷史。好發于足背、手臂、臀部。初為皮下結節,繼而與表皮粘連漸向深部侵入,形成暗紅色膿腫,破潰流出膿液可找到白色、黃色、黑色、紅色的顆粒。附近可相繼出現多個類似皮損并形成多個瘺管,直到疤痕形成。皮疹此起彼伏、日久骨質破壞和死骨形成,足腫脹畸形而影響功能。
足菌腫患者可前往專業正規醫院的皮膚性病科、感染科、皮膚病科科室進行診斷及治療。
足菌腫如何診斷?嚴重程度怎么判斷?
診斷檢查:
實驗室檢查:膿液顆粒涂片,因菌種不同而不同。真菌培養可鑒別。組織病理檢查為化膿性肉芽腫性反應,膿腫中央可見顆粒。
鑒別診斷:
應與著色真菌病、骨與關節結核相鑒別。
放射學檢查
有助于確定骨骼受累的程度。最常見的而且是特征性的表現為局灶性的骨質破壞,伴有空洞的形成。在放線菌性足菌腫中,骨骼的損害范圍小面數量多,在真菌性足菌腫中正相反。CT掃描也可以幫助明確病變的范圍。
(圖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)
相關閱讀: